胡孟晋《与妻书》-凯发app官网入口
字号:
胡孟晋(1912-1947),舒城县百神庙镇人。1934年毕业于安徽省立池州(杏花村)乡村师范学校高级师范班后,在舒城干汊河、百神庙等地教书。1938年夏,弃教从戎,参加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,曾任服务团民运队第五组组长。10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9 年7月,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部秘书,跟随司令员罗炳辉转战淮河以南津浦铁路东、西两侧,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。1940年年初,奉命随汪道涵到嘉山、来安等地发动群众,发展党的组织,任中共嘉山县委秘书兼自来桥区区委书记。1943年,随张恺帆由淮南支援皖江,曾任中共(无为)五区工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、中共白湖中心县委委员、宣传部部长。抗战胜利后,随新四军第七师和皖江区党委北撤至苏北,在清江(今江苏省淮安市)郊区开展群众工作,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干部科科长兼边区政府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。1946年9月,随部队辗转跋涉到冀南故城县。1947年7月病故。新中国成立后,被批准为革命烈士。
最亲爱的惠呵:
我们又要离别了!当你听了离别的声音,或者不高兴吧!
亲爱的,谁不愿骨肉的团聚,谁不留念家庭的甜蜜,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,个人前途重要,因此又要别离亲人,而远赴他乡了。
为了你的寂寞,为了你的思念,千里外的我,暂时停了救国的工作,越津浦跨准南,到达别离一载的故乡来。二月来的团聚欢谈,畅言国事,解释问题,你的政治水准提高了,民族意识加强了,革命的阵营中,增加一位健将了。
畸形发展的中国,教育不普及,人民的知识简单,而妇女尤甚,只要家而不顾国。大难当头,应踊跃赴前线杀敌,而妇女们阻碍其夫或其子之伟志。希望你将无知识的妇女组织起来,宣传和教育她们,使伊等知道“皮之不存,毛何附焉?”国之不存家何在?使她们不致含泪终日,倚门遥望前线上的夫、子早日归来呢!(望胜利归来)
惠,最亲爱的人,你是妇女中先进者,对于我这次的外出,请不要依恋,要知道你爱人的走,不是故意的抛弃你,而是为着革命,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!
家庭经济之困难,生活之痛苦,我是深知的。要革命成功,须经过困难艰苦的阶段,当此环境中是要立定脚跟,具坚强之意志,任何之外诱,不可动摇的,“国危见忠臣”,在困难中锻炼成真正的革命者啊!
富贵反多忧,钱是要人用,不要给钱用了人,在此抗战时,多少富翁成寒士,由此看来金钱不足恃也。对于穷人要客气,要同情他。对富人也要与对普通人一样,对于守财奴,少与之来往,因为他只认钱,不认人,这些人不要看起他,但与之面子往来而已。
惠呵,我们要认清时代,当此革命时期,家庭衣食可维持就够了,不要有其他念头,要知道整千整万的难民,千百万的劳苦大众,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呵!人生是要做伟大事业,而不是做了金钱的奴隶呵!太看金钱重的人是最污脏的,不要与之往来。
爱人呵,你在无事的时候,多多阅读书报,可使你知识进步,多多想工作的方法,切不要空想,也不要太挂念在外的我,劳神伤身,于事无益。好好教养2个小孩,切忌打骂。处家事,对外人,言语态度等等,可参考我的日记和通信,要切实的做,不然我的心思枉费了。请你真正的做吧。否则,太对不起在外的人呢!
最亲爱的人,你不要太念我,你的厚情,我是知道的,我不是个薄情的人,请你放心,决不辜负你的热情呵!
在外的我,身体自知珍重,一切当知留心,请你安心在乡努力妇女解放的事业,成为女英雄,我在外对革命之伟业亦更加努力呵!别了,别了!
此致
敬礼
廿八、十一、廿八,群于舒百
这封信写于1939年11月28日,地点为胡孟晋的家乡安徽舒城县百神庙。此前,胡孟晋自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回家探亲,与亲人团聚。结束两个月的休假,在归队前夕,胡孟晋强忍离别之痛,书写此信与妻子张惠告别,抒发对妻子和家人的关切,以“舍小家,顾大家”的道理与妻子共勉。文末署名“群”,为胡孟晋化名,“舒百”为舒城县百神庙。
张惠的祖父和父亲都教过书,父亲还曾任小学校长,并在广东汕头的《岭东日报》做过记者、编辑。张惠虽然没读过书,但受家庭的影响,也粗通文化。更为重要的是,相对于同龄女子,张惠具有较强烈的国家意识,从小就知道史可法、文天祥、岳飞等人的英雄故事。因此,1938年春夏间,胡孟晋辞去养家糊口的教书工作,离开妻子和两个孩子参加新四军时,张惠是积极支持的,这在当时、当地并不多见。
正因为如此,胡孟晋对妻子寄予了更高的期望。在“辞别书”中,胡孟晋细致地向妻子阐释“皮之不存,毛何附焉?”“国之不存家何在”,以及正确处理“大家”与“小家”关系的道理。同时指出,在国难当头之际,要担当“国危见忠臣”的匹夫之责;在面对家庭经济困难、生活痛苦之时,要辩证地认识到“富贵反多忧”……
探亲期间,胡孟晋还利用难得而短暂的相聚时光,为妻子撰写《妇女抗敌协会讲演词》和《讲演注意事项》,积极鼓励和支持妻子勇敢地走出家门,参加妇女抗敌协会的各项工作,以组织动员更多的抗日力量,将侵略者赶出中国。
张惠没有辜负丈夫的期望。随后,张惠在家乡积极投身于妇女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。在胡孟晋逝世后,她将几个孩子抚养成才。
摘自:《红六安》,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版